绝杀 + 红牌!德泽尔比怒喷裁判:他不配执法欧冠

  • 来源: 24直播网

  阿尔瓦拉德球场的绝杀哨声,为马赛的五连胜画上句号。1-2 不敌葡萄牙体育的结果背后,埃莫森上半场末段的红牌成为争议焦点。赛后,马赛主教练德泽尔比的怒火毫不掩饰,直言 “裁判的错误让我们付出代价”,更直指 “这位裁判不适合执法这种级别的比赛”。从战术调整到判罚抗议,德泽尔比的采访揭开了这场逆转战中,主帅视角下的无奈与坚持。

判罚争议:“错误让我们付出代价”

  对德泽尔比而言,这场失利的根源并非球队表现,而是裁判的争议判罚。比赛第 45 分钟,已因手球吃到黄牌的埃莫森在禁区内与阿劳霍接触后倒地,VAR 介入后裁判改判假摔,出示第二张黄牌将其罚下。这一判罚成为德泽尔比抨击的核心。

  “在我看来,我们输球完全是因为裁判。” 德泽尔比的表态比球员奥巴梅扬更为直接。他强调不认可这样的执法方式,认为欧冠级别的赛事需要更专业的判罚水准。回看争议瞬间,裁判最初曾指向点球,VAR 复核后的改判本身就充满争议,而埃莫森首次手球是否构成 “故意” 也存疑。在德泽尔比眼中,这样的判罚不仅改变了比赛走势,更违背了顶级赛事的判罚准则,“这不是执法失误,而是能力不足以匹配赛场级别”。

十人应战:“平静应对的战术坚守”

  与外界预想的慌乱不同,面对少一人作战的困境,德泽尔比展现出极强的战术定力。“即使是 10 人应战,我们也没有遭受太大的痛苦,我当时相当平静。” 他的自信并非空谈,数据显示,全场比赛葡萄牙体育虽有 7 次射正,但多数威胁来自马赛收缩后的反击漏洞,而非持续的压制。

  中场休息成为战术调整的关键节点。德泽尔比果断换下费尔梅伦与格林伍德,改打五后卫阵型。这一调整既有战术逻辑,也有过往经验支撑 ——“上赛季 10 人对阵里昂时,格林伍德在中锋位置踢得很挣扎”,而派尚兼具攻防属性,更适合应对少打一人的局面。调整后的马赛防线展现出韧性,直到第 69 分钟才被卡塔莫扳平比分,若不是第 86 分钟阿利森 - 桑托斯的折射绝杀,球队本有机会带走一分。这种 “以变应变” 的调整,体现了德泽尔比在逆境中的执教智慧。

阵容取舍:“为平衡牺牲的选择”

  换下格林伍德的决定,成为赛后战术讨论的焦点。德泽尔比的解释清晰且务实:在少一人的情况下,球队需要 “攻防两端更均衡” 的球员,派尚显然比格林伍德更符合需求。这一选择背后,是主帅对比赛局势的精准判断。

  格林伍德虽有不错的进攻意识,但在防守贡献与战术适配性上稍逊一筹。而派尚此役已斩获个人本赛季欧冠第三球,攻防两端的活跃度有目共睹。德泽尔比的取舍,本质上是为了在 “防守稳固” 与 “反击威胁” 之间寻找平衡。从比赛进程看,这一调整收效明显,马赛在收缩防线的同时,仍能通过奥巴梅扬的串联制造反击机会,只是最终未能把握。这种 “舍局部保整体” 的决策,展现了德泽尔比作为主帅的大局观。

失利反思:“愤怒之外的清醒”

  尽管对裁判判罚怒火中烧,德泽尔比仍保持着职业教练的清醒。他并未将失利完全归咎于外部因素,而是客观指出对手 “换上有实力且体能充沛的球员” 带来的冲击。这种理性与愤怒的交织,恰是对比赛最真实的复盘。

  对马赛而言,这场失利虽令人遗憾,但也暴露了阵容深度的潜在问题。在埃莫森被罚下后,球队缺乏同等水准的替补边后卫及时补位,导致防线轮换压力陡增。德泽尔比的赛后反思,或许会推动球队在后续赛程中更注重阵容厚度的调配。而从积极面看,派尚的持续进球、奥巴梅扬的助攻能力,以及球队在十人作战时展现的韧性,都是值得总结的亮点。

  这场 1-2 的逆转,让马赛吞下了欧冠小组赛的首场失利,也让裁判判罚的争议持续发酵。德泽尔比的怒喷,既是对不公判罚的抗议,也是对欧冠赛事专业性的捍卫。对他和马赛而言,如何将愤怒转化为后续比赛的动力,如何在战术上进一步打磨阵容,才是走出失利阴影的关键。毕竟,在足球世界里,真正能决定命运的,终究是赛场上的实力与韧性。

今日赛程 今日赛程